?什么是三從四德?“三從四德”是儒家禮教對古代婦女的一種要求規范,即她們在道德、行為以及修養等方面都要遵循一定的規范,這樣做是為了實現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及夫權家庭(族)的利益。
“三從”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中,所謂的“三從”指的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意思是說在沒有出嫁前,女孩子一定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能隨意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比較多,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出嫁之后要同丈夫一起操持家業、孝敬長輩、教育孩子;如果夫君遇到不測比自己早去世,就必須做好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扶養小孩長大成人,子女長大后要尊重他們的生活理念。
“四德”一詞出現在《周禮?天官?九嬪》中,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說作為女子,“德”是立身之本,就是說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
“容”,即相貌,指女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妝容,出入要端莊、穩重、有禮,不能輕浮隨便;“言”,是指與人交談要能理解別人說的話,并且知道自己如何應付;“功”,即治家之道,其內容包含相夫教子、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等生活方面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