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席什么意思呢?避席也稱為辟席,它是東亞一種傳統的交往禮節。以前,東亞人習慣席地而坐,當時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謙虛以及表示對客人的一種敬意,都要離開坐席伏于地,這就是避席。
關于避席這樣一個禮節,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故事,那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據《孝經》中記載,曾子是孔子的弟子。
據說,有一次他在老師孔子那里侍坐,孔子就問他:“之前的圣賢們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德行,奧妙精辟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平友好地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什么矛盾,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子聽過之后,意識到了老師孔子是要給自己講解最深刻的道理,于是馬上從席子上站起來,急忙走到席子外面,畢恭畢敬地回答道:“我愚鈍,怎么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曾子趕忙離開席子就是避席,是一種十分禮貌的行為。當時,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知識和道理的時候,他立刻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想聽從孔子的請教,這是對老師一種非常尊敬的做法,也是岀于一種禮貌的做法。最后,避席這個禮節也就逐漸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