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就是指女兒帶著女婿回女家認門拜親。回門的時間各地都有不同,古時有的是滿月回門,有的是結婚第三日、第六日或第七、八、九日。春秋時期,回門之俗就已經出現了,后來沿襲至今。又因為“回門”是新婚夫婦一起回門,故稱“雙回門”,有成雙成對的吉祥含意。
回門時,舊俗有一些規定,即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時,新郎走在前面。又因為回門是女兒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又稱“走頭趟”。在“雙回門”后,一般是不允許在娘家過夜的,必須在當天就返回男家,因為在古代有新婚開頭的第一個月內不能空房的風俗。那么,新娘回門有什么講究呢?
回門具有一定的風俗意義。迎娶那天,男女雙方都要裝飾一下門戶,比如在院門和房門貼上喜聯,在窗戶上貼上大紅雙喜字和一些名為“喜鵲登枝”“鴛鴦戲水”的吉祥剪紙,還可以在大門口懸掛紅布彩綢,張貼大紅雙喜。
新郎和新娘以及主持婚禮的人身上要披著紅綢,胸佩紅花。新娘不但要穿紅衣紅褲,還要蓋上紅蓋頭。
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三天內沒有長幼之分,“戲公公、婆婆”“戲大伯子”“鬧洞房”把氣氛渲染得喜慶熱鬧,精彩紛呈。
拜堂之后,新郎、新娘挽著“同心結”的彩帶就進入了洞房,象征一對新人結為一體,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忻州等地,一種吃“合歡飯"的習俗,就是指新娘在婆家吃的第一口飯要經新郎口含過,表示兩人生活有一個美好的開端。因此,回門具有祈求吉祥如意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