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媒又叫做媒,就是借助媒人從中說合,使男女雙方互結連理。在封建社會,由于受到了男女“授受不親”等思想觀念的影響,男女雙方的婚事一般就靠中間的媒人說合完成。那么,說媒的規矩有哪些呢?
古代就有“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辭,其中的“媒妁”指的就是媒人。
一般情況下,請媒是男方的事,如果女方同意結婚,也可以雙方派人互訪。有時候,女方家的條件比較好,也有委托媒人介紹,最后男方要通過“入贅”到女方家,俗稱“倒插門”。
當時,媒人還被稱為“月老”“紅娘”。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讀書人,名字叫韋固。他夜行經過來城,路上看見一位老人正倚著一個大口袋看書,然后就走上前去問老人的口袋里面裝的什么東西。
老人就回答說:“裝的是紅繩,只要將男女雙方的腳系在這一根紅繩上,就算他們有深仇大恨,或者是相距千里的異鄉人,最后也會結成夫妻。”后來便有了“千里姻緣一線牽”的說法。
另外,唐代才子元稹的《鶯鶯傳》中就有“紅娘”一詞的最早記載。經長期流傳,“紅娘”成了盡人皆知的人物。
所以,把媒人叫作“紅娘”的說法就更加盛行了。這種說法還帶有對媒人的贊揚、重視以及友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