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婿這個稱呼來源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為有》一詩:“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一貴族女子埋怨自己身居高官的丈夫,在冬去春來這樣美好的時候,因為要趕早朝,辜負了一刻千金的春宵。
那么為什么要把丈夫叫作“金龜婿”呢,關于金龜婿的來歷,這就要說到唐代官員的佩飾。根據《舊唐書?職官志》、《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唐朝初期,五品以上的官員都佩魚符、魚袋。魚符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裝魚符的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
到了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內外官佩戴的魚符被改作了龜符,與此同時,魚袋也被改作了龜袋。還重新規定了三品以上官員的龜袋用金飾,四品以上的官員龜袋用銀飾,五品以上官員的龜袋用銅飾。
由此可見,金龜代表的全是親王或者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所以,人們就用金龜婿指代身份比較高貴的女婿。但在現代漢語中,“富”的含義正在不斷增強,而“貴”的含義在不斷減弱。這就是金龜婿的由來,即為什么把自己的丈夫叫作金龜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