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尤其是春節,鞭炮聲此起彼伏,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用燃放鞭炮的形式來慶祝新春了。
鞭炮最開始的名字是爆竹,爆竹是指燃竹而爆,之所以叫作爆竹是因為竹子焚燒會發出疇嚨啪啪的聲音。那么,人們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呢?這就要從一個有趣的傳說開始說起。
據《神異經》上記載:“西方山中有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魁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個記載是有關爆竹來源的最早記載。
意思是說剛開始人們燃燒爆竹的目的不是為了烘托節日的喜慶氣氛,而是為了嚇跑危害人們的山魁。因為山魁對火光和響聲十分恐懼,所以為了能嚇跑山魁,每到除夕之時,人們就會燃燒爆竹,使其發出疇里啪啦的響聲。就這樣日久天長,人們就形成了過年放鞭炮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