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那天,人們都要掃墓、踏青、上墳。人們不但要戴柳,還要在門口插上柳枝。
清明節插柳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清明節為什么要插柳條呢?關于這個習俗的來歷有一個傳說。
宋朝時期,據說大詞人柳永非常有才華,但是卻經常游蕩在花街柳巷之中,平時生活十分放蕩。
當時的歌妓沒有一個不喜歡柳永的才華,她們并以受柳永的青睞為榮。柳永的放蕩不羈對他的仕途生涯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曾經考中過進士,但是最后還是因為生活貧困死在了襄陽。
據說,柳永死后的墓葬費用是由崇拜他的歌女集資的。后來,每年清明節時,歌女們都會來到柳永的墳前,插柳枝表示對柳永的紀念,后來就逐漸行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事實上,清明插柳的習俗唐代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的人們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避免毒蟲的傷害。
宋元以后,人們踏青游玩回來后,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插上柳枝,防止害蟲侵襲,此時清明節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
不管是民間的一些傳說還是歷史典籍的相關記載,清明節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一定的關系。春節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在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人們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柳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