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在飯后茶余吃一些美味的點心,點心雖然不是正餐,但是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你知道關于點心兩個字的由來嗎?
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點心”一詞,只不過當時“點心”指代的意義比較多。據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記載:“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
按,唐鄭為江淮留后,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其弟舉甌已罄,俄而女仆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J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點心“指的是早晨吃的小食品,那時的餛飩和饅頭就可以稱為點心,現在我們常說的“早點”估計就和這有關系。
關于“點心”的叫法,南方和北方是不同的。因為受到唐宋遺制的影響,所以當時稱北方的:點心”為官禮茶食;南方的“點心”大約興起于明朝中葉,存在時間并不長,所以稱為“嘉湖細點”。
從文獻資料的內容記載來看,起初是有區別的,但是后來人們就把兩者混在一起了。這就是有關古代“點心”的歷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