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琪瑪哪個民族的?其實,沙琪瑪原名叫作薩其馬,是滿族的一種食物。薩其馬具有松軟香甜、入口即化的優點,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滿族入關后,薩其馬傳入北京并流傳開來,直到今天,薩其馬已經遠銷全國,名聲遠揚。
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薩其馬乃滿洲悖悖,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由此可見,當時薩其馬已經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小吃。至今,人們依然很喜歡吃這種小吃。關于沙琪瑪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五種說法,而最可信的一種說法是第五種。
因為“薩其馬”是滿語音譯過來的,在滿語里,“薩其”是“薩是非”“馬拉本壁”的縮音,具有“切"的含義,原因是“薩其馬”屬于一種“切糕”,再加上有“碼”的這道工序,即先把它切成塊狀物,然后再將它們碼起來。清朝乾隆年間傅恒等編的《御制增訂清文鑒》中有關于這個詞的最早的記載。
當時,漢族制作的一種砂糖果子,即由胡麻及砂糖制作而成,漢語名字為金絲糕。由于當時在滿族的字典里找不到漢語的代稱,便直接將滿語音譯,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沙琪瑪”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