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古代稱箸,筷子雖然只有兩根小細棒,但是卻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挑、撥、夾、拌、扒食物等,并且物美價廉,使用方便。
我國用筷子進食的歷史十分悠久。據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就已經有了制造精致的象牙筷子。
漢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中也記載:“紂為象箸,箕子嘆B: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這雖然是對商紂王奢侈生活震驚了整個朝廷,使文武百官驚恐的一種描述,但是卻為我們提供了有關筷子發展歷史的參考資料。比如說,誰是第一個使用筷子的人?
有人認為商紂王使用象箸的歷史不可信。他們認為當時在河南、河北等地找不到大象,根本就不可能會有象牙。
不過,據考古專家考證,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字,還記載了“茯象”和“來象”的史實。另外,在《呂氏春秋?古樂》
中也出現了“商人服象”這樣的句子。在《本味篇》中也記載了“旌象之約”.說岀了象鼻是一種美味。
這些證據都能夠說明殷商時代大象的存在。所以,使“紂為象箸”成為可能。因此,商紂王是最早使用象箸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