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中最多的是由血液淤滯引起的“痔核”。要治療和預防痔核,最重要的是改善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
穴位療法的原理
在東方醫學的穴位療法中,治療痔瘡經常選用“三陰交”和“血海”這二個穴位。這二個穴位都屬于脾經(環繞在體內的網絡),刺激這兩個穴位可以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同時還可以調節氣血的運行。在脾經中,三陰交和血海還被作為改善淤血的特效穴。
如何促進肛門血液循環?刺激三陰交和血海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治療便秘,運用現代醫學理論分析,也可以稱之為是合理療法。
另外,與血海處于并排位置的梁丘也有抑制痔瘡出血、緩解疼痛的作用,所以,在治療時可以同時刺激這個穴位。
脛骨后緣的按摩方法
三陰交位于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小腿骨)內側面后緣。治療淤血只按壓這一個穴位就可以。還可以刺激沿脛骨后緣運行的脾經和位于脾經上的穴位,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 按摩時,用手掌從腿前側抓住踝關節,拇指置于內踝后緣(跟健一側)。
- 用指腹沿脛骨后緣向上按摩。
- 撫摩到膝蓋下的陰陵泉終止,再返回向踝關節按摩。
要領是按摩強度以皮膚推起皺褶為宜。
指壓方法
血海位于離骨內上緣上2寸,指壓這個穴位除了有改善淤血的作用外,對女性的腰痛、小腹發脹、膝痛等也有療效。
梁丘位于離骨外上緣上2寸,它是抑制胃腸出血或疼痛的有效穴。對肛門出血或疼痛也有療效。
這些穴位也都是用指腹按壓,強度以稍有壓痛但不感到不適為宜。
還可以采用前頁介紹的用火柴棒刺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