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說的腰帶指的是用于束腰的帶子,即褲帶。如果是皮革制作的,就叫作皮帶。其實,腰帶自古就有,那么古人腰帶叫什么?
中國早期的衣服都沒有紐扣,為了使衣服貼身,古人就在衣襟處縫上了幾個小帶子,可以系成結,這種帶子叫作“衿”。
在《說文?系部》中就有相關記載:“衿,衣系也。”另有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
為了不使衣服緊緊地包裹著身體,不至于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古人的腰帶和今天人們所用的褲帶名字雖同,但作用有很大差異。
古代人非常垂視腰帶,不論是穿什么樣的衣服,或官服或便服,都會束上腰帶。時間一長,腰帶就成了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物品。尤其是在禮見的場合上,腰帶的作用就更為突出了。
在歐陽修的《歸田錄》中就有相關腰帶作用的相關記載,宋太宗在夜間召見陶谷,陶谷進去了,見到皇上馬上又出來了,不肯進去。太宗立刻就察覺了原來是自己沒有束腰帶的原因。
可見,腰帶也是一種禮節的表達。即使是皇上召見臣子,不束腰帶同樣是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古代的腰帶作用是非常垂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