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冠霞帔,是古代女子出嫁時必須具備的衣服和頭飾;也可以用來指古代官員夫人的禮服。鳳冠上面綴有點翠鳳凰并且以金屬絲網為胎,另外上面還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鳳冠霞帔的歷史是什么?
秦漢時期,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上面就用到了鳳冠。明代的鳳冠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后妃戴的鳳冠,上面綴有鳳凰和龍等圖案。
明制,皇后禮服鳳冠上面有九龍四鳳,而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為九舉四鳳。第二種是一般的婦人所戴的鳳冠,雖然一品至七品的婦人所戴的鳳冠沒有鳳,上面只有一些花釵、珠翠,但也稱為鳳冠。
霞帔亦稱“霞披”“技帛”。宋代,霞帔被定為命婦冠服,沒有受到賞賜是不能穿的,并且級別的高低也決定了霞帔的類別。
明代,從公侯一品到九品命婦,所穿的服裝都是繡有不同花紋的霞帔,都是披掛在胸前,月艮飾下面還綴有金或玉的墜子。
清朝時期,霞帔是誥命夫人專用的服飾。下面是彩色的流蘇,中間有補子,補子上面所繡紋樣各有各的不同,主要是根據其丈夫或者是兒子的身份來定。凡是武官的母親和妻子,不能用鳥紋和獸紋。
鳳冠霞帔是宮廷命婦才能穿的服裝,平民女子只有在特殊場合才能穿著,比如婚禮、葬禮等,不算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