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使用的歷法主要有六種,分別是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其中,最古老的要數軒轅黃帝創建的“黃歷”了。還有一種歷法稱為“皇歷”,雖然“黃歷”和“皇歷”都是我國古時人們經常使用的歷書,但是它們是有所差別的。那么,為什么萬年歷跟老黃歷對不上呢?
“黃歷”,即黃帝歷。黃歷的歷史非常悠久,經考古學家認證,4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岀現了歷法,3000多年前,歷史上就出現了一些記載著甲骨文的歷書。
就像唐朝詩人盧照鄰在《中和樂?歌登封章》中所說:“炎圖喪寶,黃歷開睿。”由于古時我國使用“黃歷”的區域廣闊,影響很深,所以人們習慣把歷書稱為“黃歷”。
不過,民間在使用“黃歷”的過程中,給其添加了許多宣揚吉兇忌諱的內容,故“黃歷”的迷信色彩很濃。
“皇歷”則屬于“官方”歷書。歷書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歷代皇帝都對歷法非常重視。
自唐朝開始,各代王朝都開始注重歷法的管理。唐文宗大(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唐王下達命令,開始印刷歷書《宣明歷》,這成為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
當時,為了民間規范地使用歷書,唐文宗傳下旨意,歷書必須經過皇帝的審核以及認定才能印刷。以后,人們就把歷書叫作“皇歷”。下面是一則關于“皇歷”來歷的故事:
宋朝時期,宋太宗每到年末歲尾都要給文武官員、皇親貴族各送一本歷書。宋太宗還吩咐人在這本歷書里刻上農歷的日期、節令,以及一些農作物方面的常識等。因為歷書是宋太宗所贈送頒發,因此叫作“皇歷”。
眾所周知,有誰能得到宋太宗皇帝贈送的禮物,就意味著享有了莫大的榮輝,因而被眾多官員翹首以待。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民間逐漸就把歷書統統稱為“皇歷”了。“皇歷”和“黃歷”都是舊歷書,讀音又相同,因此人們常常會在不留意間把它們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