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流星雨記錄最早的國家,并且還是世界上關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者。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古代關于流星雨的記錄,大概有180多次。
而其中獅子座流星雨記錄有7次,天琴座流星雨記錄大約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約12次。《竹書紀年》中就有記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最詳細的記錄見于《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流星雨岀現的時候,場景異常驚心動魄,讓人流連忘返。歷史記載有關于天琴座流星雨的例子: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
略微對天文知識懂點的人都知道,天外隕石其實就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后形成的。《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
北宋時期,沈括證明了隕石中含有鐵成分,沈括并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發亮,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控于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