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中國人實際上同時使用著兩種歷法,這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歷歷法和我國傳統的歷法農歷。
為什么農歷這種歷法至今仍然能夠和公歷并駕齊驅?這可以用一句很有名的話來說明原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農歷也是一種很實用、很科學的歷法,和公歷相比,可謂平分秋色,各有特色。那么,農歷歷法是怎樣的呢?
農歷的這種稱謂在我國很普遍,因為這套歷法本身包含了“二十四節氣”,對我國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加之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歷來重視農業生產,所以廣大的人民群眾就把這種歷法貼切地叫作農歷。農歷也有好幾個其他的叫法,比如陰歷、漢歷、夏歷、老歷、舊歷。
農歷之所以歷史悠久,至今仍然被使用,事實上也說明了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農歷也被叫作陰歷,但是,它不是純粹的陰歷,農歷中的二十四節氣本質上應該屬于陽歷,它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一個周期的不同位置決定的。
所以,準確地說,陰歷應該是陰陽歷。農歷這種歷法,兼顧公歷和陰歷兩種歷法,不但含有陰歷月相變化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公歷年的時間要求,也正因如此,農歷才經久不衰,是眾多的歷法中最科學的歷法之一。
雖然公歷在時間上,也就是說在天文學上的回歸年(365.2422)上更加接近實際、準確,但是,不能僅憑此一點就說公歷是最科學的歷法。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公歷完全按太陽黃道運行規律走,沒有照顧到月相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月這個點上,公歷是不準確的。
當然,農歷也不能說就是完美無瑕的歷法,但是不可置疑的是,農歷把太陽和月亮的運行統一于一體,比單純的陽歷和陰歷都實用方便,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達和人們的智慧,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引以為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