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滿足他們生活的需求,發明了多種多樣的計時儀器。那么,古代人有哪些計時方法呢?比如圭表、日畧、漏刻等。
圭表是歷史最悠久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記載了圭表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圭表主要通過觀察太陽攝影影子的長度確定時間。圭表是由表和圭兩個部分構成。
表是一種杠桿或者石柱,把它豎立在平地上面可以測量太陽的影子。圭是一種帶有刻度的木板,可以平放在正南正北方向,測量表的影子的長度。這就是圭表計算時間的方法。
日畧計算時間的方法也和日影有關系,它根據日影的方位來確定具體的時間。從出土文物來看,日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漢代之前。
日畧是由一根畧針和刻有刻線的畧面構成的,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轉,畧針的投影就會在畧面上運動,這樣就能夠表示時間了。
漏刻計時器以其自身的優點應運而生。我們知道圭表和日畧計算時間都必須要依賴太陽的影子,如果碰到了陰天沒有太陽,或者是晚上要看時間,那該怎么辦呢?
漏刻計時器便解決了這個難題。漏刻計時的原理是用壺盛水,通過觀察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字來確定時辰。漏刻計時器沒有那么大的局限性.是一種使用非常普遍的計時器。
古代關于計時的儀器還有很多,如沙鐘、香篆、油燈鐘、蠟燭鐘等。這都反映了我國古代計時器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