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人們在陜西滝橋發現了一個古代的墓葬。該墓葬中保存著大量的文物,發現了一些古代的紙張,經過考古學家認真研究后,判斷這些紙張距現在有2100多年了,紙張被稱為灌橋紙,是由它的發現地點而得名的。
在1965年,我國有些單位對滿橋的紙張進行了檢測,確定紙張材料主要是大麻,還有一些芒麻。漏橋紙的發現.告訴人們西漢時期人們已經開始使用紙。漏橋紙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的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雖然植物纖維紙早在西漢時代就已經出現,但當時麻縷也用于造紙,只是大部分麻縷還是用于制作衣服,因為麻縷材質做出來的紙質不好.紙張表面較粗糙,而且厚度比較大,不適宜在上面書寫文字。
最早發明造紙術的是誰?
是蔡倫,由于竹簡和木簡比較重,不方便;絲帛紙貴,人們不能大量使用。蔡倫就改進了造紙術,他用破布、樹皮等為原料進行造紙。
這不但降低了成本,還節約了資源,所以可以大量生產紙張。蔡倫的造紙術發明為大量書籍的印刷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