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漢字作為我們幾千年來一直使用的書寫文字,對我們民族文化的保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你知道甲骨文屬于什么字體嗎?那就是距離今天三千多年的甲骨文。
為什么叫甲骨文呢?這是有來歷的。因為這些文字都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我們稱之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應用于殷商時代,是王室用于占卜等方面的記載。雖然甲骨文的使用年代這么遙遠,歷史這么悠久,實際上,發現它也就是百年間的事情。
甲骨文出土是很早的,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人們并不知道那些刻在龜甲上的奇異符號是什么意思,所以,這些早期發掘岀來的甲骨要么被丟棄毀掉,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賣到藥店,當作一味中藥,名字叫“龍骨”。
后來,金石學家王懿榮第一個發現這些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的古文字,而且進一步鑒定為商代的文字。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逐步地發展變化而來的。迄今為止,共岀土甲骨十萬多片,約三千五百多字,通過專家的努力鑒定,已經辨認出一半以上。
甲骨文自發現的那一天起,就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同時它也是一種珍貴的文物,字形雕刻精美,內容豐富,為世界所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