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稱之為顧炎武名著,它是一部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的著作。它內容博大,匯通古今。
《日知錄》有條目一千多條,潘耒根據內容大體把《日知錄》分作為八類,分別是史學、經學、官方、吏治、典禮、財賦、藝術、輿地;
而在《四庫全書》里則被分作十五類,即政事、經義、禮制、世風、名義、科舉、藝文、史法、注書、雜事、古事真妄、天象術數、地理、雜考證、兵及外國事。兩種劃分方法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價值。
“采銅于山”便出自此書。作者本人也對此著頗有自信,說是近兩百年來世上沒有過這樣的書。
書中的經世思想是豐富的,同時由于作者的時代局限性,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書中有濃烈的封建正統意識和狹隘的民族觀念。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今天的我們研讀此書時,還是那句話:棄其糟粕,取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