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
在人體,腸道是條5-6米長的"大家伙”,它還是身體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吸收對人體有滋養作用的營養成分,排出人體代謝物。長時間便秘,人體正常產生的代謝垃圾和毒素就都積累在腸道中,無法排出,而被腸道當作"營養”重新吸收,更加重了便秘的程度,而且導致膚色灰暗、痘痘、口臭等其他疾病。
不僅如此,腹部堆積了太多的廢物,小蠻腰也成了“大水桶”。因此,治療便秘,就等于是在抗衰老。使用隔姜灸來治療便秘,取穴不多,簡單易行,很快就可以緩解癥狀,讓身體恢復正常。
治便秘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便秘隔姜灸的主要是灸神闕穴,取神闕穴(臍中),把普通食鹽置于其中,后在食鹽上放置直徑約為0.3-0.5厘米的姜片,厚約3~4毫米,上置艾炷施灸,連續灸20分鐘,至皮膚發紅為止。每日或隔日1次。
還可以使用溫和灸灸天樞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都是屬于胃經的要穴,不僅可以讓便秘的人順利通便,而且可以使拉肚子的人止瀉,所以從這兩個穴位的作用上體現出艾灸穴位的雙向調節作用,這也是艾灸的獨特魅力所在。艾灸時每穴灸15分鐘,每天1次,為增加效果,可以使用隔姜灸,方法和穴位同上,這樣可以增強調節作用,更快緩解癥狀。
另外,天樞穴、大橫穴、大腸臉、支溝穴、承山穴也是治療便秘的主要灸穴。其中天樞穴位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2寸處,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主治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癥。
大橫穴位于人體的腹中部,距臍中4寸,主治泄瀉,便秘,腹痛;大腸臉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腸炎,痢疾,便秘,小兒消化不良;支溝穴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橫紋中點直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取穴,主治習慣性便秘,嘔吐泄瀉;承山穴在小腿背側正中線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可以看到在小腿背側中間肌肉(排腸肌)收縮時會形成一個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這個人字形溝的頂點處。主治痔瘡、便秘、脫肛、腰腿痛等。
這幾個穴位的主要灸法為用艾條或灸盒做溫和灸,腹部推薦3孔灸盒,背部推薦用單孔灸盒,支溝用艾條直接灸,或者直接綁上隨身灸,每次每穴15~20分鐘,7日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