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從中醫角度講,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強健,氣血化生充足,就可以營養全身,使得人體正氣強盛,外邪不能輕易侵襲,即使得病也是較輕的,可以迅速痊愈。運用我國古老的治療手段——艾灸。女人艾灸足三里的好處有哪些呢?長期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的作用,通過調節脾胃功能來增強人體免疫力,達到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即外膝眼)下3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四指寬度),距脛骨(即小腿前正中的腿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寬處。艾灸時,找準穴位通過以下3個妙招施灸即可。
- 溫和灸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穴,在距皮膚2~3厘米處固定,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
- 回旋灸
在施灸時,手持艾條,使點燃的一端與皮膚保持一定距離,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
- 雀啄灸
使艾條燃著的一端與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上,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動施灸。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余歲。”實際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確定施灸的頻率,不必拘泥于前人所述。每次灸雙側的足三里各10-15分鐘,至皮膚稍起紅暈即可。
在艾灸足三里穴的時候要注意保證施灸安全,謹防燙傷。施灸者可將食、中兩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這樣可以通過施灸者手指的感覺來感知患者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離,防止燙傷。
而且艾灸足三里貴在堅持,如此才能發揮功效。如果覺得自灸足三里比較麻煩,也可以每天早晚按摩足三里穴,即大拇指按壓穴位,并加以揉動,直至局部有酸脹發熱的感覺,每次10-15分鐘。如果能做到定期施灸或按摩,長期不懈,定可收到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