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三大儒是哪三位呢?其中之一就是顧炎武,顧炎武出生于1613年,卒于1682年。原名繼坤,后來改名為絳,字忠清。明朝南都敗后,又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被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漢族,江蘇人,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
被當代歷史學家評為中國兩千年來的七十二個偉人之一,與同時期的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青年時期的顧炎武鐘愛經世致用之學,明亡后曾在昆山加入抗清義軍,后來被清軍擊敗,慶幸的是得以逃脫。從此漫游祖國大江南北,多次到明陵拜謁,去世于曲沃。
顧炎武學術造詣精深,知識淵博,清朝康熙皇帝的時候被冠以鴻博的稱號,但是他堅辭,沒有接受。
他的學術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著作也很多,《日知錄》是他以畢生心力所箸,此外還有《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是清代學術的開山之祖,也是乾嘉學派的宗師級人物,在哲學、經學、文學、地理、歷史方面都造詣頗深,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被冠以“通儒”名號的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他人格高尚,有屈原遺風,其名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知激勵著多少愛國志士的熱血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