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古代科舉制度常識是什么?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范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書》已凌駕于《五經》之上。
《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它原來并不是一本書,而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匯輯刊刻,從此廣為流傳,聲名鵲起。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5)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瞰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游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并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圣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