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什么呢?是《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的作者班固,世代為塑族,家多藏書,父班彪為當世儒學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盡心”,采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后傳》六十五篇。
班固承繼父志,“亨篤志于博學,以著述為業”,撰成《漢書》。其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則由其妹班昭及馬續共同續成,故《漢書》前后歷經四人歷時近四十年完成。
《漢書》的史料十分豐富翔實,書中所記載的時代與《史記》有交叉,漢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歷史,兩書都有記述。
《漢書》的這一部分,多用《史記》舊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異和材料取舍標準不盡相同,移用時也有增刪改動。
漢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遺書和當時十幾家讀《史記》書的資料外,還采用了大量的詔令、奏議、詩賦、類似起居注的《漢著記》、天文歷法書,以及班氏父子的“耳聞”。
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錄入書中,因此在這方面比《史記》更顯得有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