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于1086?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譯本。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我國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主要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
《筆談》26卷,分為17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
全書共609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
在這些條目中,屬于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內容,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約占總數的36%,其余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逸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于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于1/3的篇幅記述并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還稱譽沈括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