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節守志的意思是什么?伯夷、叔齊是兄弟,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傳說孤竹君的遺命是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但是孤竹君死后,叔齊想讓位給哥哥伯夷,伯夷說“父親的遺命是立你為君,我不能違背他老人家的意愿”,于是堅辭不受。
弟弟叔齊也不愿登位,最終的結果是他們兩人先后都逃到了周國。他們不愿登位,實際的原因是他們不滿商紂的無道暴政,不愿拱衛商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想和商紂同流合污。
后來周武王興兵伐紂,他們兄弟兩人攔住武王的馬,指責武王抬著自己父親的棺木不埋葬是為不孝,討伐自己的君主是為不仁。武王周圍的人想殺死他們,被姜子牙制止了。
武王牧野之戰大敗商朝軍隊,建立了周朝,成為天下的共主。伯夷、叔齊卻以身為周民而恥,拒絕食用周朝的糧食,這就是著名的“不食周粟”。他們兄弟倆隱居在首陽山,以山野菜為食,以表明自己的志節。
后來一婦人對他們說:“你們守節不吃周朝的糧食,可是,現在是周朝的天下,這山中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啊。”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們,于是兄弟倆就此絕食,最后兄弟倆餓死了。
這種行為在今天我們看來似乎有點迂腐,但是它符合儒家所倡導的價值觀,再加上統治階級出于維護其統治的需要,不食周粟的他們被當成了固守志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