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人體排污口-輕松找到身體的"排污口”

                  人食五谷雜糧,必然會產生廢物,加之外界大環境的影響,身體內必然會蘊藏濕毒,一旦濕毒無法正常排出,人就會出現疾病。人體內有7個部位,堪稱濕毒的“人體排污口",如果找到這些排出口,將濕毒排出去,就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些排污口比較好找,都在我們的關節"窩”部位。

                  1. 腋窩

                  腋窩下正中的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消除心臟的郁火毒素,疏通這口井。

                  1. 肘窩

                  肘窩有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的穴位,如果平時有嗓子疼、咳嗽氣喘、痰黃稠、心中煩熱、失眠多夢、口腔潰瘍等心肺疾病的情況,可以連續拍打肘窩5-10分鐘,會出現紫、黑、青、紅等不同顏色,一到兩周拍打一次可以排出心肺的毒素。

                  2020102104304089

                  1. 膝窩

                  我們說的胭窩就是膝窩,在胭窩的中央有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重要穴位,膀胱經是我們機體最大的排毒通道,還能夠祛濕,委中穴就是膀胱經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委中穴通暢了,濕氣才排出去,才不容易導致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平時經常拍打胭窩處5~10分鐘,以瘀斑痂

                  點微微顯示為度,一到兩周拍打一次即可。

                  4.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的要穴,足太陰脾經的循行路線是從腳趾出發,沿腿的內側向上,脾經的經氣在陰陵泉穴開始向體內深入,此穴位可以健脾利濕。陰陵泉穴在膝蓋的下方,順著小腿的內側骨向上摸,向內轉彎的凹陷處便是陰陵泉穴。平時經常用手指按揉此處10分鐘,就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如果感覺到身體的疼痛在減輕,那么說明體內的脾濕在逐漸好轉。

                  5.足三里穴

                  此穴是胃經非常重要的穴位,能夠健運脾胃,脾胃的功能正常了,濕氣才能夠不易貯存在體內。人體內濕氣過多的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各種炎癥和水腫。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濕氣多了在體內就會形成痰飲,所以,從根本上健脾很重要,應該堅持按揉陰陵泉穴。足三里穴的最佳刺激方法是艾灸,每日睡前拿艾條灸,可以幫助陰陵泉穴祛除濕氣。晚上睡覺前,先按揉陰陵泉穴1~2分鐘,然后用艾灸條灸兩側的足三里穴3~5分鐘。

                  2020102104304222

                  6.承山穴

                  這個穴位是祛除體內濕氣最有效的穴位,和紅豆慧米粥的作用相似,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膀胱經主人體一身的陽氣,經常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振奮陽氣,利于濕氣的排出。如果按承山穴有酸脹感,說明體內有濕氣。平時多按揉承山穴,以身體微微發熱為度,此時陽氣振奮,濕氣就會隨著陽氣向外發散。

                  7.豐隆穴

                  從腿的外側找出膝眼,膝眼和外踝高點的連線取中點,然后找到脛骨,脛骨前面外側大約兩個手指的寬度,和剛才的中點平齊,在周圍按壓有酸脹、痛感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堅持按壓3分鐘左右。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21日 17:52
                  下一篇 2020年10月21日 17:56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