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如何調控泥鰍池的水質?鰍池水質調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及時調整水色,要保持池塘水質“肥、活、爽”,鰍池水色以黃綠色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為宜,溶解氧的含量達到3.5毫克/升以上,pH7.6?8?8。養殖前期以加水為主,養殖中后期每2?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在20%?50%。當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時,就應追施有機糞肥,以增加池塘中的撓足類、枝角類等泥鰍的天然餌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厘米時,應減少或停施追肥。經常觀察水色變化,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體溶氧低于2毫克/升時,要及時加注新水,更換部分老水。定期開啟增氧機,以增加池水溶氧,避免泥鰍產生應激反應。
二是及時施肥,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有機肥15千克左右。也可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1?5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氫錢,以保持池水呈黃綠色。
三是及時消毒,6?10月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若水塘水質已富營養化,可結合使用微生態制劑,適當施一些芽抱桿菌、光合細菌等,以控制水質。光合細菌每次用量為使池水成5?6克/米彳水體的濃度,施用光合細菌5?7天后,池水水質即可好轉。
四是對溫度進行有效控制,泥鰍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18?28°C,當水溫達30°C時,大部分泥鰍鉆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更換池水,增加水深,以調節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在池塘寬邊或四角栽種蓮藕等挺水植物遮陰,降低水溫,也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
五是每天檢查、打掃食臺一次,觀察其攝食情況。20天一次,每立方米水體用20克生石灰全池潑灑;半月一次,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1克消毒食場。
六是防止缺氧,夏季清晨,如果只有少數泥鰍浮出水面,或在池中不停地上下躥游,這種情況屬于輕度缺氧,太陽升起后便自動消失,如果有大量的泥鰍浮于水面.驅之不散或散后迅速集中,就說明缺氧比較嚴重了,這時一定要及時采取措施,增加水體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