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與語言康復系指利用聽力障礙者的殘余聽力和其他感覺,通過發展人的語言交流能力,減輕聽力殘疾造成的消極影響,以提高聽力障礙者與主流社會的契合程度。針對聾兒生理、心理特點,采取各種康復措施,補償聽覺缺陷,訓練言語功能,開發智力,使其開□講話,從而增強聾兒接受教育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 我國聾兒康復體系: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一>省級聾兒康復中心(省、自治區、直轄市)I市級語訓部一》基層語訓部(有條件的聾校、幼兒園、兒童福利院、殘疾人組織和社區)。
- 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步驟:
(1)評估聾兒康復需要,確立康復目標
根據聽力學檢查、非標準化和標準化自我評估結果以及語言交流能力,了解聾兒的特殊需求,確立康復起點和目標,制定適合聾兒的康復訓練方式。
(2)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實施
- 中心模式:由政府、福利部門、民間團體或組織及個人出資興建,專門招收聽力障礙的兒童,進行康復教育語言訓練,教師根據每個兒童的發展水平制定個別教學計劃。
- 家庭模式:使聾兒的教育在家庭中進行。專業工作者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進行有組織的連續不斷的輔導,使家長為兒童制定系統的行為發展教育計劃,且實施對聾兒的教育。
- 家庭中心兼用模式:采用兩種模式結合的方法(家長直接介入中心教育模式),家長通過在中心的觀察、示范和指導,學會做孩子的老師,將課堂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如果中心教育計劃與家長取得的教學經驗高度一致,可使聾兒的學習速度大大提高。
- 根據聾兒的進步,修訂訓練計劃
聾兒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后,通過康復前后測驗分數比較,與同齡正常兒童發展速度比較,與預期發展速度比較,與康復前發展速度比較,對聾兒進行評估,根據個人發展水平,進一步修訂康復計劃。
- 評價康復結巣
要階段性考察教師的教學成果和聾兒學習的成績。通過標準化測量、自然環境下的行為觀察、情景測驗等方法進行評估,了解與康復目標的距離、訓練中所面臨的難題等,制定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 制定長期康復訓練方案"
根據聾兒身心特點、個體差異、訓練環境、采取的訓練模式、進步的速度,制定出長期聽力語言康復的措施。
總之,在聾兒聽力語言康復的過程中,根據聾兒發展的特點、不同的教學方式、需要達到的康復目標,可進行教學模式的變換,使聾兒教育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從而取得良好的聽力語言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