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并且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
著有《孟子》一書。提倡仁政,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但沒有得到實際的實行機會。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氣勢磅礴,邏輯嚴密,說理酣暢透徹,是傳統散文寫作的最高峰。
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孔子一樣,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得到采納并實施,但是當時諸強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希望通過武力統一,所以最后孟子和學生一起退居講學、著書。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說明人應該學習別人身上的好的東西,這也同時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