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是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之名創作的一部醫學巨作,共有《靈樞》和《素問》兩部分,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那么,黃帝內經內容簡介是什么呢?
這本醫學箸作主要研究人的生理學、診斷學、病理學、藥物學和治療原則等內容,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
關于《賀帝內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黃帝時期,一共有三位名醫,最有名就數俞附了。他醫道十分髙明,尤其是外科手術方面特別有經驗。據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藥、石針和按摩的方法,除非必須做手術,才會動用刀子。
有一次,俞附在河邊偶然發現了幾個人正準備埋葬一個因落水而死的女人。俞附快步走上前去,阻止了他們,并詢問死者掉進水里已經有多長時間了。
其中有一個抬尸體的人說,那個女人是剛掉進水里的,剛從水里撈上來就沒有呼吸To于是,俞附就讓他們把尸體放在地上,首先為死者把了脈,接著看了看死者的眼睛,最后他讓人把死者的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
死者剛一被吊起,就大口地往外吐水,吐完水后,俞附才叫人將死者放下來。俞附用雙手在死者的胸肺上一壓一放,然后拔掉了幾根頭發,放在了死者鼻孔上,一會兒發現發絲有了微動。
然后告訴死者的家人說:“別擔心了,她已經活過來了,把她抬回家好好調養吧!”這個傳說中俞附治病的方法其實就用到了《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一些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