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疾病選手法的原則是什么?小兒推拿法也稱為小兒按摩,它是推拿法其中的一個流派。小兒推拿法主要是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然后選取一定的穴位和部位,采用各式各樣的輕揉細膩的手法,從而達到治療小兒疾病的目的。
通過小兒推拿法可以治療小孩各種常見的病癥,如小兒消化不良、夜啼、遺尿、腹痛以及脫肛等疾病。
小兒推拿這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在文獻中都可以查到相關資料,如在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記載,用勺匙的周邊括擦患兒病變部位就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晉代《肘后備急方》就有用捏脊方法治療腹痛的相關介紹。
唐朝時期,小兒推拿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例如唐《外臺秘要》中記載利用按摩小兒的頭部及脊背可以防治小兒夜臥不安。到了宋代,在北宋《蘇沈良方》中記載了有關掐法治療臍風口撮等病癥。
明清時期,出現了小兒推拿專科。有關小兒推拿著作就有30多種,目前,尚存的著作約有10種。
最早的小兒推拿著作是《針灸大成》中的《按摩經》。而現存最早的小兒推拿專著是《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因此,我們大致上可以了解小兒推拿法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