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八綱主要指的是什么呢?中醫所說的“八綱”,是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為主的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
醫生根據對病人的“望、聞、問、切”初步診斷后,根據人體正氣的盛衰,病邪的性質,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淺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癥狀,即為“八綱”。
八綱辨證是中醫師診斷病情時常用的一種分析疾病性質及產生原因的辨證方法,通過八綱辨證法可確定其癥狀的分類,判斷病因,為確診和治療提供了科學基礎。八綱辨證是其他各種辨證法的基礎。其他辯證法均是在八綱辨證基礎上的深化。
在八綱辨證中,陰陽、寒熱、表里、虛實八類證候之間的關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證、熱證、實證隸屬于陽證范疇,里證、寒證、虛證統屬于陰證范疇。
所以,八綱辨證中,陰陽兩證又是概括其他六證的總綱。此外,八類證候也不是相互獨立,而是彼此錯雜,互為交叉,體現出復雜的臨床表現。
在一定的條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虛實寒熱性質往往可以發生不同程度的轉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證化熱、熱證轉寒、由實轉虛、因虛致實等。當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還可以岀現一些與病變性質相反的假象。
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等。所以,進行八綱辨證時不僅要熟悉八綱證候的各自特點,同時還應注意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