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藥有陰陽配合……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其中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七個方面,就是中醫上所說的“七情”。
簡述中藥七情的內容
- 單行:即單味藥,就是說不需要其他藥物的幫助,就能發揮出預期的效果稱為單行。如獨參湯,只需要一味人參就能治療元氣大脫癥。
- 相須:即將藥物性能和功效大致相同的藥物配合使用,就可以增強原有的治療效果。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功效。
- 相使:即將兩種在性質和功能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藥物搭配著使用,一種藥物占據主導地位,另一種藥物為次要地位,能提高主藥物的療效。如利水健脾的茯苓與補氣利水的黃罠搭配著服用,茯苓就能使黃萇補氣利水的藥效增強。
- 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在和另一種藥物一起使用的時候,容易受到另一種藥物的抑制。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抑制,故說生半夏畏生姜。
- 相殺:即一種藥物和另一種藥物一起使用的時候,對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抑制作用。如生姜能抑制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生姜殺生半夏的毒。
- 相惡:即兩種藥物一起使用,一種藥物可以使另一藥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喪失藥效。如人參惡萊赧子,因萊菠子能降低人參的補氣功效。
- 相反:即兩種藥物放在一起使用會出現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