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用“杏林”來稱頌醫生,并且杏林還成了中醫學界的代名詞,還用“杏林滿園”“杏林春暖”以及“譽滿杏林”來稱贊醫生的醫術高明及醫德高尚。“杏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醫學界為什么叫杏林呢?這就要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歷史。
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名叫董奉的醫生,家住廬山。董奉治病,卻不收別人的報酬。如果他治好了一位重病患者,就讓這位病人種植五棵杏樹;如果他治愈的病人病情很輕,就要病人種植一棵杏樹。
十幾年以后,杏樹就有十萬多棵了。董奉看到杏林十分欣慰,就住在了杏林。杏子成熟后,他又用杏子換來很多大米救濟貧困的人。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董奉,就在其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以及報仙壇。與此同時,“杏林”的故事就傳揚開來。
明朝時期,名醫郭東也效仿董奉,居山下,種杏千余株。還有明代的書畫家趙孟扌頁在病危之際,名醫嚴子成幫他把病治好后,特意為他畫了一幅《杏林圖》。后來人們就用“杏林”稱贊那些具有高尚醫德以及擁有精湛醫術的醫生,還用到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詞句。自此,“杏林”就成為醫學界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