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中醫歷史悠久,經過不斷地發展豐富,自成一派,醫學理論完備,治療方法多樣,成為一門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醫學學科,那么中國醫學鼻祖是誰呢?這個學科的一代宗師就是扁鵲,中醫界把他奉為中醫的開山鼻祖。
扁鵲是我國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被世人稱作“神醫”。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中醫學家也相當多,燦若星辰,可謂人才濟濟,但是,扁鵲對我國中醫的發展有著里程碑式的特殊貢獻。
經過自己認真刻苦學習,再加上長期的豐富醫療實踐經驗,并總結前人的經驗,扁鵲創立了中醫延續千年的不朽診斷方7—望、聞、切四診法,成為中醫診治疾病的標準方法。
在當時的年代,扁鵲可以說是個醫學界的全才,醫術很全面,可以說是無所不通。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的醫德也同樣高尚,長年行走于各國民間,懸壺濟世,為廣大的百姓醫治疾病,解除痛苦,深得人們稱頌和喜愛,名揚天下。扁鵲行醫還有個著名的“六不治”原則:
第一不治:驕橫跋扈、仗勢欺人的人不治;
第二不治:見利忘義、不顧性命的人不治;
第三不治:不肯節制、暴飲暴食的人不治;
第四不治:諱疾忌醫、一拖再拖的人不治;
第五不治: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人不治;
第六不治:迷信巫術、不信醫道的人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