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的措施:過敏性腸炎系指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運動功能紊亂,X線和內窺鏡檢查無器質性改變。一般認為可能與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有關,部分病例也可能是變態反應在結腸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便秘、黏液便等,腹痛以左下腹及下腹部為主,輕重不等,排便或排氣后可緩解。大便次數增多,每日2?6次或更多,多為糊狀便或稀便,但不帶血。還有一些患者4?7天排便一次,大便干結,排便困難。此外,可有上消化道癥狀如上腹不適、曖氣、反酸、燒心等。還可伴有乏力、身體消瘦、失眠、焦慮、頭昏、頭痛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一般將過敏性腸炎分為4個類型:腹瀉型、腹痛型、腹瀉便秘交替型和黏液便型。
過敏性腸炎不屬感染性腹瀉,因此在治療上不宜反復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容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甚至二重感染,加重腹瀉。對于過敏性腸炎的治療,首先要找出過敏誘發因子即過敏原,避開過敏原,從生活上調理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如一些人對海鮮過敏,每次吃完海鮮后就會腹瀉;一些人對酒精過敏,每次喝完酒后就腹瀉。
目前有一項最新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清除自由基能有效改善過敏體質引起的過敏性腸炎。由于過敏性結腸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腸道菌群
紊亂,給予調整腸道菌群類藥物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