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置醫院的國家。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盛行,漢武帝劉徹為了救治百姓,命人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和藥物,免費給百姓提供藥物,幫助百姓渡過難關。
中國醫院發展歷史
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的記載,就像現在的隔離醫院。以上兩則都是《漢書》中記載的內容,絕對屬實可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經就在洛陽設"別坊”,為百姓治病提供方便。隋代設有“病人坊”,專門收容那些患有麻風病的病人。
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長安和洛陽等地設有“患坊”,另外還設有悲日院、將理院等機構,專門收容那些貧窮的殘疾人和乞丐。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完善,開始分類招收需要治療的病人。
當時,醫院主要有官方辦的“安濟坊”、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以及私人辦的“養濟院”和“壽安院”等。南宋理宗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年),有一個名叫劉震孫的人在廣東建立了一所“壽安院”。此后,醫院就成為一個為病人治療疾病的專門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