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說的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
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二進一院;“日”字形的稱為三進二院;“目”字形的稱為四進三院。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后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貿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后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風格。
北京四合院特點簡介
正式的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據土地面積的大小、家中人數的多少來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進,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小者,房間為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為25間到40間。
廂房的后墻為院墻,拐角處再砌磚墻。大四合院從外邊用墻包圍,墻壁高大,不開窗戶,以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