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原名紫府山,也叫五峰山道場,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因為五臺山作為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所以有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美譽。
五臺山是怎么得名的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歷史故事。據說,遠古時代五峰山的氣候炎熱,常年如此,當地百姓的生活十分難熬。
一次文殊菩薩正好去那里講解經文,他看到百姓的生活那么艱難,十分同情他們,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百姓們擺脫痛苦的生活。文殊菩薩化裝成了一個向人化緣的和尚,不遠萬里去向東海龍王求助。
到了東海,文殊菩薩看到了龍宮門口有一塊青色的大石頭,那塊石頭能夠散發出清涼,于是,文殊菩薩就將石塊帶了回來。
文殊菩薩將那塊帶來的石頭放在了五峰山的一道山谷中,一瞬間,山谷就岀現了令人驚訝的一幕,頃刻間變成了清爽無比、山水富饒的純天然牧場。因此,那道山谷就被稱為了清涼谷。
后來,人們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寺院,清涼石被人們放在了院內。因此,五峰山又叫作清涼山。文殊菩薩的事跡被隋文帝知道后,為了供奉文殊菩薩,便下詔在五峰山的臺頂上分別建立一些寺院。東臺頂建有聰明文殊,西臺頂建有獅子吼文殊,南臺頂建有智慧文殊,北臺頂建有無垢文殊,中臺頂建有孺童文殊。因此,人們便把這座山改名為了五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