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西醫療法的種類:
- 抗組胺藥:用以止癢。第一代巴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賽庚唳等。這一類藥物經濟、有效。但不良反應多,如嗜睡、困倦、口干、腹瀉等。第二代曰受體拮抗劑,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哩斯汀等,吸收快,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小,不產生嗜睡等作用。
- 抗菌藥物:對有明顯感染者應用抗菌藥物,具有殺菌或抑菌作用的藥物,口服或注射等全身應用的各種抗生素。
- 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較好的抗炎、抗過敏、止癢、減少滲出等作用。
- 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劑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具有抑制機體免疫功能者,稱之為免疫抑制劑;另一類為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者,稱之為生物反應調節劑。
- 鈣劑:人體含鈣總量在700-1400克,其中99%以上以鈣鹽形式存在于骨骼中。鈣劑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鈣化形成,增強骨質密度,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具有消腫、消炎、抗過敏等作用。
- 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和功能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雖然人體對它的需要量甚微,但其作用十分重要,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維生素缺乏的人,濕疹很難治愈,補充維生素有助于濕疹治愈。
- 維生素A酸:維生素A酸能調節表皮的增生和分化,使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恢復正常,在維持上皮組織正常角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物理及放射療法:液氮冷凍治療,淺層X線或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敷貼療法等,可用于病期較久和頑固的慢性局限性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