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個體小,又有鉆泥的本能,逃跑能力強,只要有小小的縫隙.它便能鉆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鰍甚至能在一天之內就逃得干干凈凈。池塘處理要做好哪些工作?在建造成鰍池時,要考慮到泥鰍特有的潛泥性和逃跑能力,重點做好防逃措施。
一是池的四壁在修整后須夯實,杜絕滲漏,可以水泥筑墻、薄膜貼境、鏟光土壁等措施來達到防逃的目的。
二是要防止因暴雨等原因導致池水過滿而引起漫池逃魚,須在排水溝一側設一深5?10厘米、寬15?20厘米的溢水口,并用網罩住。平時應及時清除網上的污物,以防堵塞。
在生產實踐中,許多養殖戶還采用處理池塘邊緣的方法來達到防逃的目的,即沿著池塘的周邊挖岀近1米深的溝,然后用厚實的塑料布從溝底一直鋪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要連接緊密。將塑料布沿著池子的邊緣鋪滿,用挖出的土將塑料布壓實。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樁固定,保證塑料布不被大風吹開,可有效防止泥鰍逃跑。也可用水泥板、磚塊、硬塑料板,或用三合土壓實筑成。
上述防逃措施做好后還可以防止蛇、鼠及其他敵害生物和野雜魚等進入養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