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去做了除皺針,我問她是去哪里做的,她不無得意地說她就在她家小區附近一家美容院做的,價格比她之前咨詢的幾家大醫院都便宜。后來,她在QQ群里發布了這個消息,幾位女士都紛紛表示要去。我忍不住提醒她們應該去大醫院的美容整形科,朋友不解地說:“那家美容院很正規啊。她們經常跟×x報一起做活動的。”我無法統計有多少女性像我這位朋友一樣,認定只要規模稍微大點的“正規”美容院就可以隨便“來一針”,但是毫無疑問,因此造成嚴重后果的肯定不計其數,隨便上一家門戶網站的社會新聞里搜一下,會彈出來一大堆跟美容院相關的負面新聞。
山東省一家很有名氣、頗具規模的美容連鎖機構,居然在短短4個月內被消費者投訴了19次,報紙上、網絡上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數次之后,有關部門才采取了一些行動,然而據說結果也只是停業整頓了一段時間。后來,人家還照常營業,照常宜傳,照常有人去。
而這并非該業界的個別現象,有些美容院跟媒體合作,宜傳做得非常到位,媒體還會利用它的公信力拉上好幾個讀者去體驗,這看上去似乎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媒體拿到了錢、美容院獲得了知名度、讀者們得到了免費美容整形的機會,這類活動通常都進行得比較成功,美容院的知名度也一下子就打響了,至少在它們所在的城市內無人不知。這類美容院廣告上陳列的項目不乏除皺、瘦臉、美白、雙眼皮等。不少美容院的裝修堪稱富麗堂皇,似乎在向消費者昭示該院的“硬件”值得你信任。當你稍有遲疑,熱情洋溢的工作人員會展示諸多“證據”來表明這是一家非常正規的美容院。
試現在說到美容,很多人直觀地聯想到“騙子”上去,問題真的出在美容院本身是否“正規”上嗎?相信在任何一個城市,要找一家正規的美容院并不難——開家美容院只需到相關部門辦理衛生許可證、特殊行業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什么?就這么簡單?對!就這么簡單,因為這只是“正規”的普通的美容院。而普通美容院根本不被允許進行醫療美容。美容分為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
我們剛剛說到的,那些遍地都是的普通美容院只能進行生活美容的操作項目,也就是我們經常接觸的面部以及皮膚保養、美體等。而醫療美容,在《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人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像本章節開頭所說的除皺針,是很典型的醫療美容的范疇,普通的美容院并無進行醫療美容的資質——如果生活美容院的美容師都具備進行醫療美容的資質,老板反而只開普通美容院,豈不是很奇怪?所以,不是美容院正不正規的問題,而是一些美容方式根本就不該到普通美容院進行的問題。
如果美容院要開設醫學美容項目,該美容院取得營業許可比生活美容院要困難得多,要求嚴格得多,對要從事醫學美容項目的美容師要求也是很嚴格的。說來可能會讓你吃驚,但實質上,不要說“除皺”和“美白針”這種貌似輕輕松松“來一針”的美容方式,就連穿個耳洞,實質上也是醫療美容院才被允許實施的。
如果廣告中聲稱某地“專家”在美容院里“坐診”或者動手術,恐怕那也是美容院的小把戲而已,沒有哪個專家會腦殘到隨隨便便跑到一家美容院去做手術,即便是醫療美容院都不太可能,因為這弄不好就等于給自己的事業劃上了一個休止符。而且,大醫院不會允許本院的整形醫師“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