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什么意思呢?祭灶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民間一個歷史相當悠久、影響很大、很廣泛的風俗習慣。火的使用使人們擺脫了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改善了人的體質,增進了人們的營養,延長了人們的壽命,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再往后講,有詩云:“早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柴和灶有關,這是和每一家都關系密切的事情。
和西方不同,我們漢族的主食以谷物為主,做成的飯不能長久地保存,需要每頓都要用火煮制,所以每家每戶都要有做飯的灶臺。祭灶也是我國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日。
祭灶一般在臘月的二十三這一天,在河南,講究“祭灶不祭灶,全家都來到”的說法,也就是祭灶的時候,全家人應該都在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舊的風俗習慣慢慢地淡化,一些新的習慣習俗逐漸應運而生,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比如說凡是認了干親的孩子,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都要帶著鞭炮、香餅、灶糖還有一只大公雞到干娘家吃午飯,干娘燒紙祭灶,并為自己的干兒女祈禱祝福,愿他們健康成長。現在,科技的進步,新的燃料的運用,社會的發展,這個習俗也慢慢地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