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俗稱臘八。有民謠唱道:“臘八祭灶,大年來到。”農歷十二月,也稱臘月,臘月里的臘八節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節日,具有很悠久的歷史。喝臘八粥是這天的習俗,這是最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飲食習慣之一。
臘八節的風俗及寓意,眾所周知,我國的漢族是傳統的農耕民族,種植各種的谷物,臘八粥就是用當年新收獲的新鮮谷物和堅果熬煮而成的。用以慶祝豐收,感謝天地,祭拜諸神。自臘八開始,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人們開始殺豬宰羊,腌魚臘肉,備置年貨,準備過年。
臘八粥的原料其實也不局限于八種,老北京的臘八粥原料不下二十種,我國不同地區的臘八粥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北方一些不產大米的地方也有臘八節不喝臘八粥的,人們改吃臘八面,也算是因地制宜吧。
和其他令人喜愛的傳統節日一樣,不少的墨客騷人吟誦臘八節,很多佳作都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臘八
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當今佛?
進奉熬成第二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
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里,
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
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
更覺江村節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