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我們相當地熟悉,因為我們中國人鄉土觀念很強,注重團圓,期盼團圓,而且中秋佳節還要必吃象征團圓的月餅。
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因處于八月之中,而八月又是秋季的中間一個月,所以稱中秋節。因此節時期月亮正圓,又有象征團圓的吉祥意思,所以又叫團圓節。
唐代初期,中秋節成為一個確定的節日,到了宋朝開始盛行,發展到明清時期,成了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
有關中國的中秋節由來,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起源于遠古人類對月亮的原始圖騰崇拜。一是古人在月圓之夜燃起篝火、唱歌跳舞、相互尋覓愛人的一種習俗。還有就是古代秋季豐收,人們對大地表示感激而慶祝參拜的風俗。
說起中秋節,月餅絕對是個重要的角色。月餅起源于唐朝,發展到現在,無論品種還是風味,都是名類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按地域分,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潮式月餅、秦式月餅、徽式月餅、滇式月餅、瓊式月餅。
還可以按品牌劃分、按照餡料劃分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除了傳統的經典月餅之外,新品種不斷地出現,各種特色的月餅也相當地多。
最后,給大家奉上幾首中秋佳節的名詩佳作。
其一: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其二: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艷淞隨波千萬里, 江流宛轉繞芳甸,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江天一色無纖塵, 江畔何人初見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誰家今夜扁舟子? 可憐樓上月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 此時相望不相聞? 鴻雁長飛光不度, 昨夜閑潭夢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盡, 斜月沉沉藏海霧, 不知乘月幾人歸,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處春江無月明。 |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見。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長江送流水。 青楓浦上不勝愁。 何處相思明月樓? 應照離人妝鏡臺。 搗衣砧上拂還來。 愿逐月華流照君。 魚龍潛躍水成文。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潭落月復西斜。 碣石瀟湘無限路。 落月搖情滿江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