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端午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這是個非常熱鬧盛大的傳統節日。相傳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有別的說法,其中之一說是為了紀念吳國的忠誠之臣伍子胥,他是被吳王夫差處死并在五月初五丟進江里的。還有就是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著名的孝女曹娥的。她父親不幸溺水身亡,她跳水尋找父親的尸體,其孝心令人感動。
歷史上的楚國和吳國都處在我國的南方,我們都知道南船北馬是我國的南北特點,所以南方的端午節文化和習俗較北方更完善些,節日氣氛也比較隆重。
在這一天.人們普遍都要吃粽子.南方的很多地方還要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比賽,鼓聲陣陣,百舸爭流。人們把粽子投入江里,喂食魚蝦,以免它們咬食屈原的身體。
綜上可以看出,節日本身是為了紀念那些高尚的人、偉大的人,表達后人對他們的敬仰和懷念。同時也是對這種高尚偉大精神的認同和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棄惡揚善的正義感和崇尚忠誠正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