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個問題,我自己做過N年的小白鼠。
防曬霜怎么用才正確重慶的夏天,烈日炎炎自不必說,昆明的紫外線也不是蓋的。每年夏天,我都會傻傻地根據某些時尚雜志的推薦買上一款防曬霜,然后整個夏天就指望著它了。剛涂上那會兒有全副武裝的安全感,經過一個盛夏再加上天天往外跑,再怎么防曬也會變成黑炭一枚。那會兒照鏡子的時候,每次都有把防曬霜拿來塵歸塵土歸土的沖動,每年都重復這個過程,漸漸地不去抱怨防曬霜力量太羼弱,當然也對各類精致動人的廣告有了免疫力。
幾乎所有在關于防曬霜的商業宣傳中,都會刻意地避開防曬霜的有效時段這個問題,有的品牌干脆宜稱自家的防曬霜有效作用可以持續8個小時!防曬霜從防曬作用來劃分,可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這兩種類型。物理防曬是將防曬涂在臉上之后,通過防曬霜中的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等有效成分,反射紫外線從面達到防曬的目的(否的紅腫,其中最嚴重的長達一個月才消退,上美容醫院去咨詢,醫生說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雖然目前還不能證實這種紅腫是否為皮膚受到嚴重傷害的一個信號,或者有無其他后遺癥,但——咱們還是那句話:手術有風險,美容需謹慎。長波紫外線的傷害可以到達真皮層),并且這類防曬霜質地相對來較清爽,比較適合油性皮膚的人使用化學防曬則是通過防曬霜中的一些成分來吸收紫外線,然后將其轉化為熱能。一個是最大程度防止紫外線接觸皮膚,一個是使之進入皮膚之后再阻止它侵害皮膚,相比之下,自然物理防曬要優于化學防曬,但是,市面上大多數防曬霜都是基于化學防曬的原理制成的。
有個業內人士是這樣告訴我的:防曬霜這玩意兒,品牌再硬,力量再強大,作用都維持不了3個小時以上,一般來說過了兩個小時,它的力量會明顯削弱。這不是胡吹亂侃的,是要根據SPF值來界定的。在防曬霜或者帶有防曬功能的面霜上,都可以看到SPF值,通常是15或者30,這是什么意思呢?SPF其實就是防曬系數,SPF值越高,防曬功能就越強。這個值不是隨意定的,它必須根據最低紅斑劑量來確定。紅斑劑量就是皮膚在日曬之后發紅的最短時間,比如說,某個人的紅斑劑量是10分鐘,那么,SPF值為10的防曬霜就能使他的紅斑劑量延長至100分鐘,以此類推,SPF值為30的話,紅斑劑量就可以延長至300分鐘,也就是說,你可以在太陽底下呆300分鐘而將陽光對你的傷害減至最低,這樣一計算,那些號稱自己的產品能防曬8小時甚至12小時的,SPF值要達到多少?
當然了,咱們說的這都是理論上的,根據SPF值就能看出防曬效果,這還是合格的防曬霜所能達到的保護效果。跟其他化妝品一樣,存在質量可能不過關的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過敏。在防曬霜的問題上,還有一些專家認為不宜使用SPF值過高的防曬霜,因為會刺激到皮膚。如果想僅僅依賴防曬霜來避免曬黑,我的建議是每兩個小時洗一次臉抹一次防曬霜吧。另外,防曬霜最好抹厚一點——因為根據靠譜的數據,一般人所涂抹防曬霜的分量都達不到安全值。
在這里插一句,我發現如果總是按照那些所謂的美容達人說的方法來進行護膚的話,難免前后矛盾,不是說每天洗臉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嗎(之后會說到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夏天要涂防曬霜,并且為工作所迫不得不在太陽底下跑來跑去的人怎么辦?還有那些不化妝不出門的人,真的會煩到爆,總不能不洗臉就涂防曬霜吧?至于你說后一條——把防曬霜涂厚點,這簡直就是要油性皮膚MM的命。既然光依靠防曬霜來防曬那么麻煩,那就能不去太陽底下活動就不要去(兒童除外,因為在發育的關鍵階段,不接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有可能會導致缺鈣),這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想想吧,如果你是油性皮膚,出門之前,你戰戰兢兢地按照那些號稱權威的、滿篇都是化妝品宜傳的雜志上所說,先上爽膚水,再涂上眼霜,然后面霜也要上,接著是防曬霜,再接著是彩妝……曾經一位做周報時尚版編輯的朋友很自豪地對我宣稱,她一般夏天臉上要涂十幾層,我靜靜地看著她,仿佛聽到她的皮膚每一個細胞都在輾轉呻吟,它們快窒息掉了。還有,皮膚曬黑其實只是在視覺上和審美上讓你覺得不太舒服而已,在它被曬黑之前,陽光已經對你的皮膚實施了造成老化和皮膚癌等問題的破壞作用。而這種侵害,防曬霜的抵御能力真的非常有限。甚至許多防曬霜根本抵御不了。
1.最好是找質地不厚重、膏體不膩的防曬霜,另外,能不頂著烈日活動最好,如果非要頂著烈日跑來跑去,遮陽傘、墨鏡必不可少。
2.西方一些醫學組織宜稱,他們發現4-氨基苯甲酸與皮膚癌的發病率有關系,而這種物質正是許多防曬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