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變態反應的特點
(1)I型藥物變態反應:反應迅速、強烈,消退快,為可逆性;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素質;補體不參與發病;主要病變在小動脈,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常見的疾病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喘哮、過敏性鼻炎、尊麻疹、特異性皮炎和食物過敏癥等。
(2)n型藥物變態反應:病情發展緩慢,無一定的時間規律,一般見于抗原接觸后1周以上;常侵害血液的有效成分,血常規常見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臨床常表現為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紫瘢、黃疸和繼發性感染等。
藥物變態反應的特點
(3)皿型藥物變態反應:病情發展緩慢,一般發生于長期少量的抗原接觸之后的數月或數年,或接種異種血清注射之后的1?2周;病變常好發于腎臟、中小動脈周圍、心瓣膜、關節周圍、關節囊及淋巴組織等。臨床可表現為蛋白尿,尿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皮內或皮下結節、浸潤、壓痛,發熱,血沉快,淋巴結腫大或壓痛,關節痛,心悸,軟組織壞死,潰瘍,肉芽腫形成等。常見的疾病有局部反應、血清病、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肝炎、血管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病。
(4)IV型藥物變態反應:病情發展快慢不一;外用藥物時,病變常發生于皮膚、中樞神經系統、甲狀腺和眼等部位。臨床可表現為皮膚紅腫、癢、滲出,肌張力降低,多發性感覺或運動神經麻痹性功能低下,眼充血、疼痛、畏光及視力減退等。常見的疾病有接觸性皮炎、結核病、移植排斥反應和甲狀腺炎等。